龐國翔/江津區
  在江津區李市鎮兩岔村筍溪河西畔,一條簡易的機耕道下麵是一大坡的亂石,亂石中有一陡峭的石壁,石壁四周長滿茂密的綠竹,這石壁上有一個早在清末和民國時期就遠近聞名的古碑,這就是筍溪河“摩崖聖旨節孝碑”。
  摩崖碑亦作磨崖碑,它是指鐫刻在山崖或石壁上的文字、圖案等,並鑿之成碑狀。其特點一是直接以自然崖壁為載體,呈現不可移動性。二是形式多粗獷、奔放、隨意,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,給人以質朴率真、心曠神怡之感。摩崖碑是我國石刻系列中一大支系。
  現在,江津許多當地人均不知道此處還保存著比較完好的摩崖古碑。因為這古碑被一簇簇茂密的竹林所掩映,又在一片陡峭的亂石山坡上,四周雜草叢生,沒有了道路,坡下是湍急的筍溪河。若要去探幽此碑,真的需得披荊斬棘,扶竹牽蔓,小心翼翼,慢慢挪步下行。
  其實,很早前這裡是有一條大路的,而且這路很熱鬧。它是由江津兩岔場沿筍河去沙埂場,再去江津縣城的大路,以前的大路多是沿河相繞,這路上每天可是轎馬不斷。但是,後因沿著這筍溪河修築農業機耕道(簡易公路),公路修通了,原來的大路毀了。摩崖古碑修在公路下,幸沒有在開山取石時毀掉,但四周全是亂石和雜草及修竹。時過境遷,現在的老年人全都忘了古碑,後來的人根本就不知有此古碑。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,還保護了摩崖聖旨節孝古碑。
  摩崖聖旨節孝碑頗為高大,寬約1米,高約3米,中凹外凸,頂部刻有龍鳳騰飛的圖案和獅頭等圖案。“聖旨”二字歷歷在目。正中所刻“旌表幸啟貴之妻劉氏節孝”十一大字非常清晰,筆法雄健有力,遒勁雋秀,自成一家。右刻有小字:大清同治四年二月十一日六年四月初十奉立。左刻小字:龍飛光緒元年乙亥六月朔一日竣,下刻立碑人姓名,有子、孫、曾孫、玄孫十餘人。其於所刻小字雖辨識較難,但也能猜度出一些內容。
  摩崖聖旨節孝古碑刻有一副對聯。該楹聯字體清麗剛勁,筆法嫻熟老成。其聯曰———
  矢志撫孤為山河生色;
  鐫碑表道與日月增光。
  此聯對仗公穩,寓含深刻。前實後虛,虛實相應。雖短小精練,但大氣渾圓,別有新意。不愧為一副佳聯美作。
  碑上銘文所載內容是:幸氏是當地大氏之族,幸啟貴不幸早逝,其妻劉氏恪守婦道,孀居未嫁,矢志撫孤,使其成人成才,是謂“節”;劉氏孝敬公婆,使二老盡享天倫之樂,是謂“孝”。
  其實,在封建時代里這樣的女性為數不少,是因劉氏極其賢惠又善於持家,造就了後來這戶人家興旺豐足,四世同堂,聲名顯赫,便由江津縣衙奏報朝廷,同治皇帝遂頒旨旌表。由其碑上文字可算得出來,幸啟貴之妻劉氏於清代同治四年(1865)受朝廷頒旨旌表。逝後三年(大祥)(1862)其孫開始“摩崖”修鑿此碑,直至十三年後的“龍飛光緒元年”(1875)的玄孫輩才建成。
  幸氏後人將此碑“摩崖”於此,除了選擇此處岩崖壁立如削之外,更為重要的是,此處系江河津渡之畔,車馬繁忙,便於路人瞻仰揚名,以顯女宗之形象。
  江津區李市鎮筍溪河兩岔摩崖聖旨節孝碑,是研究清末和民國時期巴渝地區婚姻、家庭生活以及摩崖石刻藝術、書法藝術的重慶實物之一。  (原標題:江津筍溪河“聖旨碑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u97zuds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