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周一到周五上午9點,孩子們人手一個算盤在操場上做“珠算操”。卓旻攝
  “一下五去四、二下五去三、三下五去二、四下五去一……”這些珠算口訣你還記得嗎?本月初“珠算”正式申遺成功,儘管淡出中小學課堂已久,但合肥的十里廟小學則依舊將“珠算”排進一至四年級的課表,全校千名學生也每日必跳“珠算操”。12個兩位數相加,二年級的牛孩子們7秒得答案,“腦中撥珠”更是快過記者手中計算器。
   珠算排進一至四年級學生課表
  “小小算盤大文章、一顆顆珠兒在歌唱、比一比加減乘除誰手快……”昨天課間操前,伴著音樂聲,十里廟小學南校區幾百名學生每人手持一個算盤做起了“珠算操”,這也是每周一到周五上午9點都會出現在該校的情景。
  “這是我們學校的特色操,是老師根據珠算課程編的。”聊起眼前整齊劃一的“珠算操”,校長李延好告訴記者,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融入珠算課程,除了傳統的校園體操,孩子們還要多鍛煉一遍學校自編的“珠算操”。
  另外,剛剛成功“申遺”的珠算,還被納入到該校一至四年級700多名學生的課表中。教學樓前張貼的班級課表裡,每個班級每周都會開設一節珠心算普及課,由學校的6名珠心算老師輪流帶課。
  李延好告訴記者,作為全市唯一一所將珠心算納入到學生課表的學校,十里廟小學的這項特色課程已有12年曆史,“1995年以前學校只開設了兩個興趣班,家長和孩子的報名積極性很高,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,學校在2001年才決定開設珠算課。”
   學生“腦中撥珠”快過計算器
  “81+18+41+68+97+56+43+31+11+44+99+78=?”“667……”昨天的珠算課上,十幾位二年級學生快速動著小手,幾秒鐘後就報出這一連串數字相加之和,而這,比在一旁手持計算器的記者快上不知多少倍。
  “這些學了兩年珠算的孩子們,現在都不用打算盤了,大部分都可以做到‘腦中撥珠’的水準。”在十里廟小學教了7年珠算課的孫冬梅告訴記者,這些“絕技”實際上就是熟能生巧,“我也算不過這些學生,經常是他們在書桌前心算我在書桌下按計算器。”
  “珠算能鍛煉孩子們的記憶力,還有持之以恆的毅力。”在孫冬梅看來,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珠算“高手”,5到6歲是孩子形成腦印象的最好階段,但學生仍然要有比較好的記憶力和“潛能”。
   意在讓學生傳承歷史文化
  李延好告訴記者,上世紀90年代,珠算還是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的一項內容,但在2001年教育部頒發的《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》中,珠算被取消,“主要是計算機和電腦的出現,家長們認為取消珠算能減輕孩子們的負擔。”
  雖然已經淡出中小學生課堂,但去年教育部公佈的中小學19個學科科目的新課標中,則增加了1-3年級學生“知道用算盤可以表示多位數”的要求。“實際上,這就是讓學生能認識珠算的基本原理,我也特別關註了前不久珠算申遺成功的事,這種歷史國粹需要傳承。”對於學校開設珠心算課的緣由,李延好則坦言是為了傳承歷史文化。
  他告訴記者,去年暑假,學校還成功申報了“中國珠心算教育教學試驗點”,這在全國只有5個試驗點,省內還有黃山市大衛小學和祁門縣閶江小學兩所學校入圍。(江淮晨報 劉梅梅)標簽:合肥珠心算 合肥小學 小學數學編輯:楊艷紅  (原標題:合肥一小學堅持12年將珠算排入課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u97zuds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